陶俑军
米洛拉德·帕维奇
金晓蕾 译
在许多许多世纪以前,有一个中国皇帝。一天,他颁下圣旨,命人对在其庞大军队中服役的所有人员财物进行注册登记。于是,动用了数千个人力,花费了数千个日子,皇帝军队里的一切——从骑兵将领军服腰带上的饰环到长长的美髯——都尽详尽细地记录在案。这部伟大的军事巨册里,每一匹战马的鬃尾、辔鞍和嚼头缰绳都各具形态;每个士兵的须发、眼神,足下的军靴,腰间的佩刀,还有他们的年龄和军衔都有细致入微的描述。收录进这部军事巨典里的有步兵、后勤兵、伙夫、骑兵等等,兵器则从长矛到盾牌全被囊括在内,包括军队出征时必备的或被遗漏的,为军队服务或军队为之服务的一切。
不过,皇帝并不糊涂,他意识到普通的书籍是不能够永存的,所以他不想把这部编撰成的巨著抄录在纸张上,而要用陶土来记载。这样,烘烤过的泥土被制成了真人大小的兵马俑,从马夫到歇憩在信使手上的猎鹰,无所不有。于是士兵、将领、战马、军犬、甚至还有携带幼子的母马,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陶俑大军,其规模、队列都与真正的皇帝的军队一模一样。在制陶过程中,没有一个陶俑是雷同的,每个士兵、每一头牲口都有自己在军中编制的名称,都代表着自己,体现出军队编制时这部军事巨著中最重要的内容。
经过很多年繁重的劳动,一个著书人的后代终于完成了这部伟大巨著的最后部分。他用陶土捏成了一个头戴皇冠的女子,她袒露着上身,骑在一匹奔驰的骏马上,而骏马则回转头,在这名女子怀中哺乳。这就是这部排成的队列比长城还长的中国帝王军队的军事巨著的结尾。这个马背上的女子,其实也就是这部巨著的标题。
这部用陶土写成的巨著完成后,这位皇帝又下达指令,命人将这支陶俑大军统统深埋地下。有人不解的问皇帝,为什么要把他的第二支军队埋入地下?皇帝答道:
——他们是一部书,我想将这部书赠送给一个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人,所以他们只能通过一条伸延在时间和空间之外的道路抵达到这个人那里。而这样的一条道路,正是在我们的大地之下。
就这样,一支陶俑大军被埋在了地底下。也可以说,从那一刻起,这部书就像是一封特别挂号信开始朝那个收信人进发了。这部书信在地下带着特殊的讯息走过了许许多多个漫长的世纪。至于那个收信人该从这部用陶土写成的巨著里读到什么,我们便无从知晓了。从中读到的讯息可能是:战争;或者,恰恰相反,它可能是想说:为了让和平永驻人间,我们把自己的全部军队都埋入土中了。还有一种猜测,这与托书的皇帝已无太大关系,一切全都取决于那个收信人。
之后又过了许多许多世纪,悲剧性的事件终于发生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闲人在这支默默行军了数千年的皇帝的军队旁边挖掘出了一直马耳朵。接着,又挖出了整匹马来。这一发现招来了无数的专家们,他们蜂拥而来,兴奋得像孩子一般,挖掘出了皇帝的陶俑大军。结果,行军被中断了,未来的征程收到了阻隔,这封用陶土写成的巨著在不能抵达收信人手中。这部书重新回到了时间和空间中来,而那个超越了时空的人却还在等待,等待着那很多很多世纪前就想托书传给他的讯息。人类企图与另一方对话的尝试被打断了;我们再也无法知道是什么样的讯息,不能传达给那个主宰着战争与和平的人那里,而且永远也不可能抵达到他那里了。也许是那个中国皇帝正坐在什么地方等待着这部自己用陶土写的书,因为书中告诉他:在他还是作为一个人的时候,曾做过怎样的思考。
也许还有一种可能,可能这部书在出土之前,先已到达了目的地,可能那个收信人早已收启并读过了。